张家港百灵标本模型有限公司
联系人:张先生
手 机:13506223680
手 机:13584473680
邮 箱:cnbbmx@163.com
605340177@qq.com
网 址:www.cnbbmx.com
地 址:苏州市张家港市乐余镇4号桥
人体解剖标本-从古至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
人体解剖学的发展,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、研究方法的改进,而不断发展的。如19世纪末发现了X线,应用于观察活体,从而建立了X线解剖学。1972年发明了电子计算机X线连续断层图(computed tomography, CT)从而在活体上能研究人体断面或器官的内部结构,对解剖学提出更深入的要求,因而发展了断面解剑学。其次,大体解剖学也可由于邻近科学理论的应用而得到发展。如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,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。第二,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促进厂解剖学的发展。如随着心、肺、肝、肾等外科的发展,推动了心的内部结构、肺段、肝段、肾段等器官内结构特征的研究;随着显微外科的建立,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。总之,大体解剖学虽是一门较占老的科学,但不是停滞不前的,也是随着科学的发展,特别是医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。我国文化历史悠久,我国传统医学中的解剖学起源很早。远在春秋战国时代(公元前200---300年)。最早的一部医典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的记载。例如“若夫八尺之士,皮肉在此,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,其尸可解剖而视之”,“其脏之坚脆,腑之大小,谷之多少,脉之长短,……皆有大数”。可见两千多年前.我国医学家已在活人身上度量,在尸体上进行解剖观察,并对内脏的名称、大小和位置均已有了记载,而且认识到“诸血皆属于心”、“心主全身血脉”、“经脉流不止,环周不休”,这在当时是大的创见。秦汉以后,在长期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的统治下。解剖学的发展趋于缓慢。两宋时代,曾有尸体解剖的记载和《五脏六腑》、《存真图》的绘制。宋慈著《洗冤集录》(1247年)广泛地描述了解剖学知识,对全身骨骼和胚胎的记载更为洋细,并附有检骨图。